傳統工業文化在現代有何價值?新質生產力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還有哪些痛點、難點需要突破?揚州新舊產業動能的轉換情況是怎樣的?……暑假期間,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揚州工”匠心服務團的師生們帶著問題走進揚州非遺文化集聚區、中遠海運等地走訪調研,通過文化調研、企業訪談、生產體驗等方式,探尋揚州工文化,孕育新時代工匠。
“自古人文底蘊深厚素有‘百工之城’之稱揚州,孕育出了極具地域特色的‘揚州工’文化。”活動指導教師,該校智能制造學院輔導員鄭佳佳介紹說,“揚州工”文化充分展現了歷代揚州工匠在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創造并延續至今的精神財富,是創新創造、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等“工匠精神”的集中體現。
近年來,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立足揚州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資源,著力建設“揚州工”文化校園景觀,各二級學院結合自身專業特色,探尋與“揚州工”文化的契合點,建設各具特色的文化展廳,營造濃郁的“揚州工”文化氛圍。此外在制度層面,學校提升“揚州工”文化價值認同,將蘊含“工匠精神”的“揚州工”文化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為了讓“揚州工”文化在當代大學生中傳承下去,該校還特別打造“揚州工”文化為核心的專業文化,提升職業認同,開設專業核心課程和系列公共選修課程,編寫系列讀本等,提升育人效果。同時,通過選聘“揚州工”文化傳承人,建設“揚州工”文化實踐基地,組織開展實習實訓和文化研學活動,傳承揚州城的文脈和精神。
“傳承‘揚州工’文化更重要的是傳承著揚州工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智能學院黨總支書記王庭俊表示,學院以“揚州工”文化為切口,融通了傳統文化與現代工業、課堂知識與工程技能、校園活動與社會實踐。暑假期間,團隊還走訪了中遠海運、豐尚科技等企業,探訪奔波在工業制造一線,了解行業現狀、技術革新和工作環境,全面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
“技術工人不僅僅是簡單的操作工人,一名優秀的技術工人需要豐富的理論基礎做支撐才能走得更遠。”在揚州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團隊有幸與“大國工匠”培養支持計劃馬上錄進行訪談交流。馬上錄向學生們分享了自己的職業生涯過程,他說,“新質生產力的第一要素是更高素質的勞動者,其中就包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大國工匠。”
“我覺得最讓人動容的是您簡樸的生活方式,您不在意自己的衣食住行,一心追求在焊接技術上的突破,我想這也是您獲得成功的原因之一?!眻F隊成員們受益匪淺,吳雙輝在座談后代表匠心小隊給馬老師送上錦旗,并表達自己的敬意。
“為期半個月的實踐過程,團隊成員收獲滿滿,每個人都記錄了近萬字的學習筆記?!?span style="font-family: 宋體, SimSun; font-size: 16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2em;">智能學院團總支書記湯六狼評價說,實踐已經結束,但學生們的學習才剛剛開始。學生們對每個環節認真研習,形成調研報告,進一步完善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書,為未來的職業啟航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李澈 通訊員 紀麗婭 許懷芝)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